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处理效果详解:
一、对悬浮物的去除效果
(一)沉淀原理
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主要依靠沉淀作用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。当污水进入装置后,由于流速减缓,污水中的固体颗粒在重力作用下逐渐下沉。例如,在常见的化粪池或沉淀池中,污水停留时间足够长时,较大颗粒的悬浮物如泥沙、有机物残渣等会沉降到池底,形成污泥层。这些悬浮物的去除可以降低污水的浊度,使水体外观得到明显改善。
(二)去除效率
一般来说,污水处理装置对悬浮物的去除效率较高。对于粒径较大的悬浮物(如大于0.1毫米的颗粒),去除率可达70% - 90%以上。这是因为其沉淀过程相对简单直接,只要有足够的沉淀时间和合理的结构设计,就能有效地将大部分悬浮物分离出来。不过,对于粒径较小的悬浮物(如胶体颗粒),去除效果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,因为这些胶体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电荷,容易在水中保持悬浮状态。
二、对有机物的降解效果
(一)厌氧生物处理
原理
许多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采用厌氧生物处理过程来降解有机物。在厌氧环境下,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甲烷、二氧化碳等气体和少量残留的无机物。例如,在农村的沼气池中,粪便污水和农作物秸秆等有机废弃物进入沼气池后,在厌氧菌的作用下,复杂的有机物质如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和脂肪等被逐步分解。首先,水解菌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,然后产酸菌将这些小分子有机物转化为有机酸和醇类,最后甲烷菌将有机酸和醇类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。
处理效果
厌氧处理对高浓度有机污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。它能够承受较高的有机负荷,一般可以处理化学需氧量(COD)浓度在数千毫克/升甚至更高的污水。对于生活污水,经过厌氧处理后,COD去除率可以达到50% - 70%左右。同时,厌氧处理还能产生沼气,这是一种清洁能源,可以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。不过,厌氧处理速度相对较慢,水力停留时间通常需要较长,一般在几天到几周不等,而且对温度较为敏感,在低温环境下处理效果会下降。
(二)好氧生物处理(部分装置)
原理
一些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结合了好氧生物处理过程。通过自然通风或者利用太阳能等能源驱动曝气装置,使污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氧。好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,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。例如,在一些小型的人工湿地型污水处理装置中,植物的根系为微生物提供了附着场所,同时通过叶片的呼吸作用和水体与空气的接触,增加了水中的溶解氧含量。微生物附着在植物根系表面,形成生物膜,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。
处理效果
好氧处理对有机物的降解比较彻*,尤其适用于中低浓度有机污水的处理。它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可生化有机物,对于BOD?(五日生化需氧量)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0% - 90%以上。与厌氧处理相比,好氧处理速度相对较快,水力停留时间可以缩短到几天甚至更短。但是,好氧处理对溶解氧的要求较高,如果溶解氧不足,处理效果会受到严重影响,而且对进水水质和负荷变化比较敏感。